贵阳贵安让秸秆变废为宝见闻

Estimated read time 0 views

农作物收割后,田间地头的秸秆何去何从、如何处理?近年来,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贵阳贵安用“五化”(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给出了答案。 近日,在开阳县楠木渡镇红星村生物质燃料颗粒厂,一捆捆玉米秸秆被送进铡切揉搓机里,切片、粉碎、烘干、水雾除尘、压缩颗粒、打包……在机器“轰隆隆”的运转声中,秸秆从“废弃物”变成“燃料包”。 该公司负责人介绍,生产线设计年产能2万吨,通过回收附近的烤烟秸秆、玉米秸秆以及其他农作物秸秆,配以一定比例的助燃物就可以生产出低碳清洁型颗粒燃料。燃料颗粒高效易燃、出灰量少,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环保且费用比用电便宜2倍、比燃煤便宜1.5倍,以之替代煤、电,能够有效降低村民的生活成本。今年,该公司在楠木渡镇计划收储秸秆1000吨,预计带动群众增收30万元。 9月12日,在楠木渡镇黄木村,大部分玉米已经完成收割。该村吴佳隆说:“现在,废弃秸秆有多个‘归宿’。在公路沿线的地方,我们集中收集秸秆再以每吨320元的价格卖给燃料加工厂,为村民增加了一笔额外收入;土里那些整齐‘躺’着的秸秆,经过自然腐烂后就会变成肥料,在机耕作业时直接粉碎还田还土;有养殖业的区域,我们将秸秆堆放成为黄贮饲料……”通过多种方式灵活处理后,黄木村近4500亩地的秸秆都得到综合利用。 秸秆的“变身”程度还远不止于此。 2023年,贵阳贵安通过机械粉碎还田、翻压还田、堆沤还田等技术推广,建立秸秆“肥料化”还田利用示范基地9个,实现直接还田利用19.54万吨、秸秆“肥料化”利用24.99万吨。同时,着重推广秸秆离田利用,全年实现秸秆“饲料化”利用近14.06万吨、“燃料化”利用近1.18万吨、“基料化”利用近0.96万吨、“原料化”利用0.13万吨。贵阳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农村生态资源服务站负责人介绍,2023年,根据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子系统测算,贵阳贵安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39%,建成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基地13个,实现秸秆综合利用面积169.07万亩,秸秆综合利用量达40.99万吨。 为进一步加强秸秆“五化”利用,今年初,贵阳贵安启动25个秸秆整村全域全量回收利用试点建设工作,着力推广21万亩耕地、园地秸秆全量回收利用,并不定期组织经营主体与试点村开展产销对接,着重探索解决秸秆基层回收体系建设,在为秸秆综合利用找寻出路的同时,拓宽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来源。 在这样的背景下,修文县六屯镇独山村与修文县家有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达成合作,以每吨200元左右的价格销售秸秆作为青储饲料,消化村里的农作物秸秆。 “我们村每年可以产生3000多吨的秸秆,以前村民都是免费给养殖户,虽然腾了地,但没有额外收入。”独山村、村委会主任李家友介绍,通过与企业合作,统一进行收购,村民每亩可以增收300元以上。 今年以来,已有多个试点村与秸秆综合利用主体签订秸秆收购意向协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试点探索,将有效促进贵阳贵安秸秆收储运体系不断健全、市场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今年上半年,通过秸秆综合利用主体已实现2.44万亩油菜秸秆还田利用、404.87吨油菜秸秆离田收储利用。水稻、玉米等秸秆的综合利用也在推进中。 此前,秸秆等农作物垃圾的处理让村民十分为难。如今,通过“五化”利用推广,秸秆处理不仅变得简单、快速,更是从垃圾变废为宝,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继续探索更多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模式、新技术,并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促进回收利用经营主体与各地建立长效合作,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更加环保、高效、可持续的方向转变。